
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中餐菜谱书籍?
- 美食菜谱
- 2023-09-15
- 6
顶级厨师的作品,都喜欢讲原理,而且印刷质量堪忧,可能把全书读完了且做不出一道菜,眼界倒是开阔了不少哈哈。
假如题主只是想随便找本菜谱,然后有样学样,那反倒容易得多,随便一个图书地摊上,都有印刷精美的八大菜系、中国名菜、家常菜2000例等等,我爸就买过不少这类书籍。
这类书籍一般都挺硬核,出版社硬核、内容硬核、而且实操性极强,但是可惜,不被年轻人所接受,豆瓣一个评分都没有。
不信你看
化工出版社我最喜欢这本滇菜大系,装帧精美,黄金般的内容,奈何没有名气,不是外国人写的,所以没什么人关注。
说到外国美食作家,一本老外的《川菜》被捧成什么样了,真可谓教科书没人读,美食评论家的书倒趋之若鹜。
英国人写中国菜,比中国名厨作品害详细哈哈哈哈,不怪它这么火。
若是换上中国厨师写书,又要“少许”、“适量”、“一把”各种糊涂账,因为中餐都是宝贵经验,做菜的时候,人菜合一,根本没有量化的概念,只有西餐或者烘焙才厨房秤一样一样测量出来。
即使是我这种厨艺不入流的,让我写一道菜谱,说实话,我或许能做出非常可口的菜,盐、醋、料酒、老抽、生抽、蚝油、花椒用的行云流水恰到好处,但是到形成与文字时,还是忍不住少许适量若干哈哈哈哈。
中国菜的妙处就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活,无法复制,所以你看有些电视剧图书等,老有“拼命想吃某个人做的菜”的剧情或故事。
拼命想吃奶奶做的红烧肉
长途奔袭两千里就为了吃某位大师的菜
愿穿越时光再吃一口爷爷做的猪肉炖粉条
——完全是情怀吗?未必,那是真的好吃,是别人无法复制的美食记忆。
看,还能忍心责怪中餐的若干、少许、适量吗?这其实是在鼓励你亲自,去一遍遍尝试那些酸甜苦辣带来的微妙变化,然后形成自己成熟的做菜经验(价值观&阅历)
中西餐的最大不同,在我看来,是中国菜偏重“工艺流程”,既“怎么做好吃”,而西方偏重食材的选择,既“用什么做更好吃”。
当然,双方都是博大的文化内蕴,不可能一两句话就能试图概括。
说到文化内蕴,不管我们是好好扮演饕餮食客,还是亲自操刀,都要适量懂点美食文化,对吧?
先说中餐
经典中的经典,有
《随园食单》、《遵生八笺》、《闲情偶寄》饮馔部、《浮生六记》、《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等等美食书籍。
红楼梦也是美食大拿了,但是我最喜欢随园食单,我曾经全文背过随园食单,袁枚袁大吃货就是我偶像之一。
接着说说地域美食相关的书籍,比如唐鲁孙,这老爷爷非常有趣,老北京的吃食他门清,著有《中国吃》《大杂烩》《唐鲁孙谈吃》,想了解老北京传统美食,非常值得一读。
同为老北京老饕的,还有王世襄父子、邓云乡、梁实秋、崔岱远、赵珩等人
都是把北京美食写的极其浪漫的人,尤其是梁实秋,雅舍谈吃读来不觉口内生津。王世襄父子的《锦灰堆》和《吃主儿》也值得一读。
然后跟着我落脚江苏,汪曾祺父子,迎面而来,《故乡的食物》《四方食事》《异禀》、《茶干》 、《五味》、《刁嘴》、《四方食事:胡嚼文人》、《食之白话》、《衣食大义》。
另外还有陆文夫关于苏州美食的小说《美食家》、邱庞同《饮食杂俎》、顾村言《人间有味》、逯耀东《寒夜客来》《肚大能容》、范用《文人饮食谈》、聂凤乔《《大厨物语•土味:蔬食斋随笔》等
杭帮菜我是吃进骨头里了,只是有个遗憾没有机会把浙江其它地方的美食吃尽啊。只能随着美食作家的著作,比如周作人的《知堂谈吃,且解愤懑。
要说中国那个省份出作家?不得不夸一夸陕西,路遥、贾平凹、陈佩甫等等,都是大拿。贾平凹的《陕西小吃小识录》,带你了解陕西风味美食小吃。
湖北古清生证明了不是地质专家的汽车评论员,不是好的美食家,哈哈哈有点乱,但我确实佩服他,我年轻时的梦想就是跟他那样流浪天涯。
古先生著有《大嘴吃八方》、《左烧烤右煨汤》、《鱼头的思想》、《味蕾上的南方》、《食在江湖》、《徘徊的鱼》、《美食最鄉思》等。
广东菜,哦不对,专业的叫法是粤菜,哈哈,但是我觉得粤菜这一个菜系,已经罩不住异军突起的潮汕美食,所以单独出了个子类,叫潮菜,哈哈哈。
解说潮菜最出名的,当然是潮菜研究会会长张新民啦。
我是张爱玲的书迷,张爱玲本人也是喜欢美食的,她的小说里经常有大段写美食。上海当代的美食作家也不少,殳俏、沈宏非、邵宛澍等,都可以关注一下,读读他们的著作。
我大概零几年就读过蔡澜先生的博客,一直追,哎,好似现在不写了,改卖字画?经常和梁文道一起做节目。
梁文道的美食评论也可以找来看看。
有空再更新
本文由admin于2023-09-15发表在林北美食坊,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ajzhdj.com/post/6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