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菜谱 > 正文

不属于四川非遗项目是什么?

一、不属于四川非遗项目是什么?

一、川剧

川剧是第一批加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特色戏曲,我们以前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变脸就是川剧的绝活,脸谱往往很花哨,色彩对比强烈,艺人们通过脸谱反应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川剧有五种声腔,其中高腔最为重要,它结合了四川的方言、民谣、劳动号子等等形式,音调高亢激昂又绵延舒畅。

二、蜀绣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也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蜀绣逐渐形成了12大类的针法,除了刻画飞禽走兽、山水人物的观赏性绣屏,蜀绣还可以用来制作衣服、鞋子、桌布、枕套等家庭生活用品,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

三、火把节

火把节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为每年农历的六月廿四或者六月廿五。人们在这一天用最原始的方式取火点燃祭台,在圣火的照耀下,年轻的小伙子们赛马、摔跤、斗牛,漂亮的姑娘们要穿上阿什嫫的衣裳,撑着黄油伞跳舞。最后夜幕降临,人们一起围着篝火载歌载

二、四川古早的小吃?

主要有以下八种:

01.军屯锅盔

说起军屯锅盔,它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据说是从三国打仗时期的干粮演变而来,现在我们又把它叫做酥油千层饼,它属于四川成都彭州的传统小吃,里边还加有各种肉馅,吃起来酥,香,脆,细嫩,每一道制作工序都非常严谨,被列入了省级非遗。

02.川北凉粉

川北凉粉可以说是从清朝的时候就有了,属于一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主要是用优质的豌豆磨成细浆,再过滤、脱水,最终做成豆粉,再经过加热搅拌成糊备用,最后切成条,做好的川北凉粉口感爽滑,吃着酸辣,拌一拌非常地好吃。

03.富顺豆花

富顺豆花属于四川自贡地区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小吃,据说这种嫩豆花从汉朝就有了。这种小吃主要是用优质的大豆制作而成,在吃的时候,要把嫩豆花和特制的蘸汁、米粉搭配着去吃,豆花吃着浓香,软糯,滋润,蘸汁麻辣鲜香,搭配在一起味道真绝。这种豆花的制作工艺成功入选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赖汤圆

赖汤圆属于四川成都的一种名小吃,这小吃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且这种传统的制作工艺,早已经声名海外,做出来的汤圆色泽雪白,看起来晶莹光亮,吃起来味道很甜糯。它和普通的汤圆不同,吃的时候一点都不粘牙,也不粘筷子,不腻口,非常地爽滑软糯,滋润甜香。

05.火边子牛肉

火边子牛肉最早是起源于清朝的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采用的制作工艺都非常地严格,我们可以看到制作好的牛肉,色泽红亮,薄如纸,吃起来绵香,特别有嚼劲,味道堪称是一绝,在2011年就已经成功入选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6.郫县豆瓣酱

郫县豆瓣酱属于四川成都郫县的特产,也是我们中国的顶尖调味料之一。郫县豆瓣酱它的特点就是辣椒块头很大,油特别红润,吃起来回味香甜,有人还把它称为“川菜之魂”,这种制作豆瓣酱的工艺已经成功地入选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7.丁丁糖

丁丁糖属于四川成都的一种名小吃,它主要是用浓缩扯白的麦芽糖制作而来,这种美食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熟悉?这种糖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吃着味道清甜还润嗓,但是现在卖得却越来越少了,不用担心这种传统的工艺会消失,他已成功地入选了成都第6批市级非遗美食名录。

08.宜宾燃面

宜宾燃面属于四川省宜宾市的一种传统名小吃,这种面食主要是用面条,油炸花生,辣椒,黄芽,葱,盐,味精等食材制作而成,做好的燃面,吃着香辣可口,很鲜美,色泽松散红亮。

三、四川阆中五大硬菜?

1、西充铜火锅

西充腊肉铜火锅是一道由为老腊肉、干竹笋、猪棒子骨主要材料,盐、味精等为调料制作而成的火锅。它是通过将食材进行炖煮的方法制作而成。作为西充美味佳肴中的一绝,火锅中有荤有素,有菜有汤,既可配整桌筵席,又可单独成席。汤鲜肉美,菜耙软入味,热气腾腾,可谓营养丰富。

2、锅盔夹凉粉

南充人一定不会陌生的一种特色美食,南充当地独特的一种吃法,将锅盔和凉粉结合在一起,因此既有新鲜出炉锅盔的香脆,热气腾腾,又有川北凉粉的晶莹剔透,麻辣绵软——“鱼和熊掌可兼得”~

芳香可口,软酥兼有,吃南充锅盔灌凉粉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你不来试试吗?

3、火焰虾

火焰虾是营山县的特色小吃,厨师往往巧妙的使用一阵旺火,随后用黄油和洋酒烧烤的火焰虾出炉了,香酥醉鲜,味道奇美。

4、杨鸭子

作为非遗美食,它历史悠久,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始创于清末民初,创始人叫杨永鑫,故称“杨鸭子”。

鸭子是用当地散养的土鸭,经过选料、腌制、烤制、卤制、酥制等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的。

正所谓外酥里嫩,有一种酥叫做骨头都是脆的~味道浓郁,咸香、麻辣、爽口,不管是单吃、下酒还是配饭,都很好吃,来南充,一定要带上一只杨鸭子回家!

5、卧龙鲊

卧龙鲊,号称“天下第一片肉”,因肉片肥大,外观像龙,又相传诸葛亮用它来犒赏大军,因此得名。

它是阆中天宫镇地区宴席上的一道压轴美食,别的不提,光是这切肉的厚度就相当可观了。

这道美食在做法上主要是用五花肉作为主食,加上鸡蛋、葱姜蒜等调料组成,一般里面有8种以上的调味料,基本上家里用的油盐酱醋都可以用上,这是一道用蒸锅在锅中蒸熟的美食,口感香咸软糯,老少皆宜。

四、十大传统非遗文化?

1.中国活字印刷术

中国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中国四大发明,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技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比欧洲早四百多年。活字印刷术就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除,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至今,浙江瑞安保持了这门传统技术。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中国四大发明,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四百多年,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技艺。雕版印刷技艺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雕版印刷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内著名的雕版印刷技艺有杭州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等。

3.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是一种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华民族著名的传统技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以浙江省为主提出申报,以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等3省5市,共同作为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保护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等丝绸生产习俗。其中,杭州织锦与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余杭清水丝绵、杭罗、蜀锦、宋锦、双林绫绢、杭州织锦、辑里湖丝、潞绸等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4.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七千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由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与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一道“捆绑”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一直传承至今,影响深远,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徽派民居、苏州园林等都是这一技艺的代表作。

5.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即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南京云锦,与苏州宋锦、四川蜀锦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居中国三大名锦之首,被誉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如今,南京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技艺,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而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是安徽省泾县传统手工技艺,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桥梁营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优秀的桥梁工艺,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技艺。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主要流传在浙江、福建等地,尤其是浙闽编梁木拱廊桥历史悠久,造型丰富,数量众多,在国内同类廊桥建筑中独领风骚。庆元木拱廊桥、泰顺木拱桥、屏南木拱廊桥、寿宁木拱桥等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是古代中国人民在世界造船史上的一大发明,采用这种技艺制造的船舶,大大提高了船只抗沉性能,确保了航海安全,堪称中华绝活之一。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主要以樟木、松木、杉木为材料,采用榫接、艌缝等核心技艺,使船体结构牢固,舱与舱之间互相独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结构形式,确保船只在受损时仍能保持浮力,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这项技艺为宋元时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发挥了积极作用。

9.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浙江丽水龙泉市传统制瓷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上乘青瓷青翠滋润、莹澈剔透,富于韵味,有“类玉”之美,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0.中国传统制茶技艺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11.黎族传统染纺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染纺织绣技艺是海南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纺织技艺。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工艺存续数千年,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龙被是黎锦中的珍品,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图案典雅,款式多样,在黎锦中技艺最为突出、文化艺术价值最高。黎族传统染纺织绣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德阳地道名小吃?

回锅肉

回锅肉肥瘦相间,味道醇厚,香味浓郁,十分诱人食欲。尝上一口,肥而不腻,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德阳片粉

德阳片粉色泽艳丽,味道浓郁,酸辣爽口,十分开胃。片粉柔润细腻,滋味悠长,十分耐人寻味。

孝泉果汁牛肉

孝泉果汁牛肉历史悠久,因带有独特的果香味而独具风味。果汁牛肉麻辣香醇,口感细腻,滋味鲜美,让人百吃不厌,越吃越过瘾。

广汉缠丝兔

广汉缠丝兔十分具有地方特色,选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色泽艳丽,香味诱人,肉质紧实细腻,咸香可口,腊味十足,别是一番风味。

罗江豆鸡

罗江豆鸡是用黄豆为食材制作而成的,是当地的非遗美食。罗江豆鸡有麻辣味,香醇厚重,也有五香味,酱香十足。每一种口感,都独具风味,让人爱不释手。

广汉金丝面

广汉金丝面细长柔韧,吃起来爽滑劲道。汤汁红亮醇厚,滋味鲜美,加入臊子,那味道堪称一绝,十分惹人喜爱。

广汉嚼雪包子

广汉嚼雪包子是当地著名的小吃,外皮雪白柔软,里面馅料丰富,口感独特,滋味鲜美富有层次感,让人越吃越爱吃。

什邡板鸭

什邡板鸭是传统风味小吃,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什邡板鸭色泽艳丽,味道浓郁,诱人垂涎三尺。肉质紧实富有嚼劲,味道咸香厚重,滋味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什邡米粉

什邡米粉制作工艺讲究,选用大骨熬制而成的高汤作为汤底,米粉润滑富有弹性,吃起来十分爽口。加入鸡肉、鸡杂、肥肠、牛杂、牛肉、猪肉等食材,营养丰富,味道绝佳,是一道让人百吃不腻的美食。

八宝油糕

八宝油糕外表油亮润泽,味道醇香,外酥里糯,滋味丰富,是一道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甜而不腻,吃起来让人幸福感爆棚。

0